先天下之忧而忧是谁写的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这句话是出自北宋范仲淹的著名文章《岳阳楼记》,原句为: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意思是劝诫人们要把以国家民族的利益为先,要为祖国的前途和发展担忧,同时也勉励后人发奋读书,报效祖国。那么是什么原因致使范仲淹写出这样的句子呢?原因有以下三点:赞誉好友滕子京在朝在野皆勤政为民这句话出自《岳阳楼记》,而岳阳楼记的创作背景是什么呢?文章开头第一段就有所交代: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这篇文章是作者应巴陵太守滕子京的邀请,为重修后的岳阳楼所作的。那么滕子京何许人也,为什么范仲淹会受他邀请而作文?据史料记载,滕子京和范仲淹是同科进士,为人清正,出处以国为重、以民为先。宋仁宗前期,刘太后垂帘听政,军国大事皆由她处理。滕子京和范仲淹等一批官员正是因为奏请太后还政于仁宗才遭贬谪。滕子京遭贬后并没有十分失意落寞,自暴自弃,他到任后,实干为民。扩建学校、修筑防洪长堤,重修岳阳楼,两年之后,巴陵郡政通人和、百废俱兴。范仲淹的这句话,正是对好友滕子京在朝在野皆心系国家和百姓的赞誉。庆历新政失败,对朝堂奸臣弄权的指责庆历三年(1043年),仁宗皇帝拜范仲淹为参知政事,与富弼等人主持亲历新政。但随着新政的广度和深度增加,朝廷权贵和大臣的利益受损、恩荫减少,于是尽皆反对新政,攻击范仲淹等人是朋党。庆历五年(1045年),范仲淹、富弼等新政的核心骨干大臣先后离京,新政逐步被废止,历时一年多的“庆历新政”宣告失败。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写于庆历六年(1046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正是指责朝廷部分大臣只顾自己利益,而不顾国家危亡。并呼吁更多的为官之人、有识之士能够不计个人荣辱,以天下为己任。范仲淹的个人操守和品质范仲淹能写出这种忧国忧民的语句,与他的个人操守和品质是息息相关的。范仲淹出生于名门之后,先祖是唐朝宰相范履冰。但他幼年丧父,母亲改嫁,这使得少年的范仲淹埋头苦读,并当时大儒戚同文为师。数载寒窗之后,范仲淹已经博通儒家经典,成为饱学之士,并养成了兼济天下的情怀。天圣五年(1027年),中进士后的范仲淹因为母守丧而寓居南京,时为应天知府的晏殊邀请范仲淹到应天书院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