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枪法的由来和发展是怎样的?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杨家枪,全名为“杨家梨花枪”,据《南乐县志》记载:北宋年间,宋军元帅杨延昭摆牤牛阵,要在南乐一带与辽兵决战,不料被敌识破,退回察院。杨延昭独自断后,因多日鏖战,疲惫不堪,遂在旷野一菜园草屋小憩。
岂知杨延昭一时失慎,竟患卸甲风昏迷过去。幸亏恰遇东寺庄精通医理的老人袁代,袁代将其搀扶到家中精心治疗,几经周折杨延昭化险为夷。杨延昭感恩不尽,以重金酬谢,袁代辞而不收,但求赐教枪法。杨延昭满口答应,事后便派人前往袁家精心传授。
后来因宋军挥师北进,袁代枪法尚未学完,杨延昭便派老将杨洪将祖传枪谱馈赠袁代。
南宋末年,红袄军首领李全的妻子杨妙真枪法精奇。《宋史》中《李全传》记载“二十年梨花枪,天下无敌手”。
杨家枪谱:
杨家枪法世称雄,前手正后手硬,仰手合手都有空。去似箭回如线,手疾眼快扎人面。舞花枪,眼花缭乱。锁喉枪,鬼神难挡。回马枪,神仙难防。怪莽翻身,梨花盖顶,乌龙翻江出海滩。绣女穿梭奔日月,金门石开抢中皖。要问此枪名和姓,七郎八虎守边关。
明清时期,杨家枪被武林公认为第一名枪,是当时流传最广、影响最深的枪术流派,因舞时如梨花摇摆,又名“梨花枪”。戚继光在《纪效新书·长兵短用说篇》中指出:“杨家枪变化莫测,神化无穷,天下咸尚之。”俞大猷在《剑经》中也说:“山东、河南各处教师,相传杨家枪法。”吴殳在《手臂录》中进一步指出,“杨家枪,学之易,用之利,大有益于行阵”。
从以上引证明显看出杨家枪早在明清两代就已享誉武林,受到尊崇。杨家枪能名垂古今,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它较早地形成了系统完整的枪法理论和精妙实用的枪法体系,正如《纪效新书》所记载:“杨家之法,有虚实,有奇正,有虚虚实实,有奇奇正正。其进锐,其退速,其势险,其节短,不动如山,动如雷震。”
在明代,杨家枪名声很大,被誉为最上乘的枪法,兵书《武编》、《阵记》等书均有记载,是为当时山东等地专习。
杨家枪技击战术以“快”为主,注重虚实兼备,刚柔相济,如《纪效新书》中说:“枪是伏腰锁,先扎手和脚。疾上又加疾,扎了还嫌迟。”何良臣《阵纪》中也说:“锐进不可挡,速退不能及。”
清代康熙时期,杨家枪为山东牟平县马某所传。清代末期,杨家枪法是由少林拳正宗第二十八代宗师,有“铁掌震东海”之称的杨秀山先生所传。是少林武术进行年代定位,以及少林拳在兼收并蓄过程中,传承脉络的有力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