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问答

詹天佑的资料

詹天佑的资料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詹天佑的资料

詹天佑(1861—1919),字眷诚,安徽省婺源县(今属江西)人。 詹天佑七八岁进私塾读书,十岁时参加清政府筹办的“选送幼童出洋肄业”招生考试被录取,成为中国第一批留美幼童。17岁考入美国耶鲁大学,在土木工程系学习铁路工程,取得了学士学位。回国毁液返后,于1888年到中国铁路公司任工程师。这是他献身于中国铁路事业的开端。詹天佑在河北境内修建铁路,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 他先是参加天津到山海关的津榆铁路的修建。清朝末年,中国人办铁路,采取的是在外国殖民者的控制下的“官督商办”的形式,公司里的外国工程师看不起中国的工程师。詹天佑决心用中国人的技术力量来修建中国的铁路。他也确实做到了。当津榆铁路的修建需要横架一座滦河铁路大桥时,英、日、德三国工程师都解决不了在河底打桩的问题。詹天佑凭着自己的学识,认真研究了滦河河床的地质土壤情况,经过缜密的测量与调查,决定采用中国传统的方法,再配合机器进行打桩,终于胜利完成了滦河铁桥的全部工程,为中国人争了一口气。 1902年秋,詹天佑被清政府派任新易铁路总工程师,这是从高碑店至埋悔清西陵的一条铁路,属京汉铁路的一条支线,是专为慈禧太后祭祀祖陵而修建的。铁路总长45公里,限6个月内完工,不准延误第二个春天的祭期,时间紧迫。这是中国工程师自己设计铁路的开端。詹天佑接受了这项工程以后,经过周密设计策划,带领全体工程人员日夜加班,他本人每天工作15小时以上,结果只用了4个月就全线完工通车。 1905年,詹天佑被派任京张铁路总工程师兼会办,后又升任总办,主持修建北京到张家口的铁路。詹天佑在三个关键问题上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第一个选线问题,由于他不辞辛苦地实地考察,加上科学地测算,他选定的路线比外国工程师所选的路线在隧道工程上减少2000多米。第二个是发明了“詹天佑钩”,从北京到张家口,火车要经过爬高和下坡,原来两节纤饥车厢之间的车钩链子既不牢固又不安全,必须使各节车厢紧紧地联接在一起,使之成为一个牢固的整体。于是,詹天佑引进和改进了自动挂钩,圆满地解决了这一问题。第三个是发明双头列车。八达岭山区地势险、坡度大,詹天佑没有采取通常的螺旋式的线路,而是从青龙桥起,依着山腰作“之”字形线路。列车行到这里,改用大马力机车从后面推列车前进;到“之”字的交叉点时,再加用一台机车在前面把列车往上拉。这样,列车就成了双头列车。一系列的难题都被詹天佑一一地解决了。 京张铁路提前2年完成,这是中国自己设计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工程费用比预算节约了28万两银子。京张铁路也使詹天佑名声大震,在长城脚下,还特别为他树立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