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问答

北洋政府的"北洋"是什么意思

北洋政府的"北洋"是什么意思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清末至民国期间称江苏省以北的山东、河北、辽宁沿海各省为“北洋”,而称以南沿海各省为“南洋”。这本来是一个地区名,清末设立“北洋大臣”和“南洋大臣”以加强地区管理和武备。所以“北洋”两个字屡见于史书,已经不再是一个地域名称。

北洋政府(1912年——1928年)是指中华民国前期以袁世凯为首的晚清北洋军阀在政治格局中占主导地位的中国中央政府,于1913年10月6日袁世凯当选中华民国首任正式大总统后正式形成。

北洋政府首脑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崩离析,皖系、直系两大派系先后控制中央政府,第二次直奉战争后,北洋政府又被迅速壮大的奉系控制,直到北伐战争后才完成了短暂的形式统一,但不久后又爆发了其规模远超北洋历届政府的中原大战和十年国共内战。

北洋政府的

甲午战争后,清廷认识到建立新式军队的重要性。1895年12月8日,在奕欣、荣禄等重臣联名奏请下,光绪帝正式批准袁世凯前往天津编练新式陆军。采用西方先进技术,聘请外国教官,强调治军从严、赏罚分明。

模仿德国制订了完整的近代陆军制度,最终训练出了中国近代第一批新式陆军,史称“北洋新军”,成为清末国防的中坚力量。由于北洋新军的训练场地位于天津东南70里的一个铁路站,因此史称“小站练兵”。

中国近现代几乎所有的文化大师如蔡元培、李大钊、陈独秀、胡适、梁实秋、辜鸿铭、傅斯年、鲁迅都涌现于这个时期,当代中国几乎所有的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都是在北洋政府时期奠基的。而且其成就当代中国人至今都无法超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北洋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