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团体操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团体操:集体表演的体操项目,这种体操由几十、几百甚至成千上万的男女青少年在不同的场地上,随着音乐做各种体操动作,变换各种队形,组成多样的图案,有的还配以不同的服装、道具和看台背景,以反映一定的主题思想。
团体操和音乐、舞蹈、美术有密切的联系,表演者通过团体操的操练可以增强体质,陶冶性情,受到集体主义和纪律性教育。
团体操是集体表演的、具有一定主题思想的体操。表演者按规定做各种体操或舞蹈动作,或进行队列变化,或组成各种有意义的图案。
团体操表演无论在大型的国际比赛上,还是一般性的文娱表演,都以其多变的形式、优美的旋律而使整个会场变得赏心悦目,焕然一新。
扩展资料
历史
团体操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如唐宋时代的“字舞”和“花舞”,即可算是团体操的雏形,据史料记载,唐高宗时代,武则天创制了《圣寿舞》,表演人数有140人,表演者头戴金色铜冠,身着五彩画衣。
这种舞衣在跳舞时可以迅速变换颜色,而且队形每变一次,即排成一个字。
唐代著名诗人王团体操团体操建所写古诗“罗衫叶叶绣重重,金风送鹅各一丛,每遍舞时分两向,太平万岁字当中”,就是对这种“字舞”盛况的描述。
据宋人周密著的《齐东野语》载,当时州郡遇到盛大节日,也往往进行“字舞”表演,可见,在宋代“字舞”已发展成为民间庆祝节日的一种形式了。
随着体育运动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字舞”从以歌舞表演为主演变成以徒手或器械体操为主,作为庆祝大型体育比赛开幕的隆重节目。
表演时或者排成富有现代意义的口号或图案,或者表现一种体育精神,起到鼓舞群众、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生活的作用。
团体操项目叠罗汉历史
叠罗汉主要分布在华溪、王店、何宅、如甫、大元、西山下、新厅、油碑塘、八里桥头等地。
叠罗汉源于明朝嘉靖年间跟随戚继光平倭的义乌兵,在平患作战、练兵之余,根据武术套路、战时阵法和杂耍技艺演练而成的一种练武取乐的游戏。
当时义乌民情“俗近秦风,喜习戈矛”,百姓平素喜练南叠罗汉叠罗汉少林派的罗汉拳,十里八乡民间常以传说中的十八罗汉皈依成佛故事为题材,组成罗汉班,每班几十人,在每年重阳庙会迎神时作护卫队,于路过村落择地表演叠罗汉、滚狮子、练拳棍刀枪等。
春节元宵时也在本村或附近村落进行表演,因而这种习武娱人的游戏很快就在义乌一带流传,久而久之,逐渐形成一套较完整规范的表演内容和形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团体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叠罗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