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桢 四月裂帛 解读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无可否认《四月裂帛》对简媜散文的重要性,似各种选本均有收录。但版本问题对我而言仍是个难题——我手上只有两本简媜的书,还都是散文选。值得庆幸的是两选本的编辑兴趣似不相近,所选文章只有少数篇章重复,这有助于我更好的理解和把握简媜散文。同收录的《四月裂帛》文字不相同引起了我的注意,为此,我花了一晚上时间专门对照两篇文章的异同,发现有大量的修改。 一般来说,作者修改文章是为了使文章结构内容更臻完美,方便读者阅读,这是为读者考虑的;其次是作者的语言习惯发生了改变,今读旧作,加以修饰,是语言符合今日之阅读习惯。当然也有私密的隐言,是作者认为文字太过直白,透露了太多的真实情感,那种个人隐私作者不愿与人分享。我看《四月裂帛》,恰恰认为其数处的修改是最后一种。 “把你的一品丝绣裁成放四段情事的暗袋”,我读到后如只闻巨雷,以往的疑惑轰然裂开。愚钝如我者,在想:什么样的人能融合三种“遗世而独立”的气质?先是以make money为主的医匠,再倏尔转变为由文学相知的红颜,继而是年纪相差悬殊的不伦之恋?始终捉摸不透的情感反见清奇,《四月裂帛》终成流年天书,距第一次读《简媜散文》三年有余,四年后重读欣喜于流光瞬息的微妙。将图书馆仅有的两本藏书借来拜读,即使囫囵吞枣,似也于文章中参悟到些许般若滋味。直言之,即使读不懂,仍珍爱有加。待读到因版本不同产生的“四段情事”时才恍然大悟,文章的隐晦一扫而光,将文章裂为四段,以张错四阕引诗做头,把似天书的《四月裂帛》读懂原来这么简单。 第一段是与一位基督教徒的交往,最终因宗教的信仰不同,“她一生不曾侍奉任何的主”(简媜不信佛?为何写下那么多佛理精深的文字!),故“你只有失去她,有就地失去她”;第二位是因文结识的知己,而对方的生命“年轻而微弱”,正是这个人说“'简媜'二字太坚奇铿锵,带了点刀兵”。借了轮椅将他推到秋阳下的湖岸,十二只白鹭鸶抟扶摇而上,不复可求(象征生命的终结);在梦中,他“以赤子的形象从半空掠过”(赤子是否为人之初?赤条条而来赤条条而去,生命确已终结!);第三段是重墨文字;末尾一篇无迹可寻,太抽象了,最难解读。似可理解为作者的孤独内心对白。在经过三场倾世之恋,情锁纷纷落而复合,半生漂泊的我在行岁末晚将自我“修改征服”,并期待人生经历的情感“像凡夫凡妇”(前三段中的情感常人的确无法承担!)。即便如此,行文还是“横槊赋诗的草莽气质”。四段情事,似天书都印错,竟无人知晓。 第三段,显然是泼墨挥毫的呕血之作(要不作者为何成段地删节?)。读过《渔父》防止,这段情事有几分的重量。再现的大胆的恋父情结展示了女作家内心的情涛是如何暗涌,四十过二的音色与二十又七的华容相遇终须是背弃世俗的爱恋。一个通过情枷爱锁鞭挞的男人与一个透明中性的女子理智地辩论着婚姻,终究“你走你的义路,我走我的归途”。简媜的血里有沉重的恋父气质,这与《渔父》中的情结殊途同归,至于结果,都惨淡收场。挑战社会主流的习俗不会有好下场,就像“早慧的人难享天年,自古如此”。何为女人,苦为女人,不单是归因于红颜羸弱。 副标题是“写给幻灭”,是不是记录下来这些情事“为了忘却的纪念”?文章末尾的总结性文字,一句“三世一心的兴观群怨正在排练”颇令人费解,如若在胸襟中流转,那这几段情事只是正在幻灭吧?既然幻灭,能拿出来暴晒也需要勇气,把这四段情事围圈在一篇凄迷的文章里。我想作者总算迎接一种新的心态了。“四月的天空如果不肯裂帛,五月的袷衣如何起头?”不也模糊地象征了新的开始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