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问答

什么是伤痕电影?名词解释,注意是伤痕电影不是伤痕文学

什么是伤痕电影?名词解释,注意是伤痕电影不是伤痕文学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什么是伤痕电影?名词解释,注意是伤痕电影不是伤痕文学

  伤痕电影,是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的电影类型。也泛指中国在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一种电影创作思潮,是中国在“文化大革命”后出现的一种电影现象,后来成为80年代电影表现手法的主流。主要是表现“文革”等“左倾”政治运动给国民带来的精神物质上的巨大伤害,以及对国家民族前途的反思。伤痕电影是一种时代呼声,具有很大的历史意义,在80年代的中国社会造成广泛影响。

 

基本介绍

 

  “文革”结束后,社会的整体认知发展很迅速,电影艺术风格也多元化起来了,在这期间,伴随着伤痕文学的发展,电影也出现了伤痕电影,这些电影均以反映特定历史阶段源于“政治路线错误”导致的个人不幸遭遇、以及表现个人内心的情感创伤为主要内容,表现荒谬的“文革”政治对国民精神的愚弄、理性被放逐的现实,表现个人的追求、理想被极端的政治所吞噬,表现最基本的人伦情感(爱情、亲情、友情)被荒谬的政治扭曲的痛苦的情绪记忆。譬如1979年的《生活的颤音》和《苦恼人的笑》、1980年《太阳和人》、1980年《巴山夜雨》、1980年《天云山传奇》、1981年《小街》、1982年的《牧马人》、1985年的《黄土地》、1986年《芙蓉镇》等八十年代的电影,以及九十年代的部分电影《活着》、《霸王别姬》等等。伤痕电影与当代电影创作在主题、内容、人物形象上有明显的不同,部部作品充满悲情主义的色彩,彰显着人道主义的思想,注重被压抑的情感的宣泄,突出人的主体意识的觉醒……在“文革”结束后,特别是在开放的80年代,曾引起巨大共鸣。

 

后续发展

 

  伤痕电影创作者用独特的电影表现手法,在思想解放与主流意识形态政治的呼声中一道完成了对“文革”等“左倾”政治运动的批判,但是,由于现实因素的局限性,对于历史的反思不能够做到彻底,加上被强行划分创作意图与立场,所以始终未获得真正的超越性。这样一来,伤痕电影就未彻底完成理性启蒙,加上90年代社会历史的价值失范的现实导致电影理性价值的普遍缺失,伤痕电影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少。回顾“文革”结束后的七十年代末至今,电影并没有因为时代的发展而彻底抛弃曾经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所以其实伤痕电影至今也在延续,只不过拍摄的方式有新的表现手段和新的艺术风格,让电影的意境更加深远,更加具有艺术价值与时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