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六大报告的主题是什么?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党的十六大报告的标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这个标题看似平常简单,却包融着丰富的内涵。 其一,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写上标题,使党的奋斗目标明确具体,具有中国特色,贴近群众,亲切务实,可盼可及。“小康”是一个饱含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的概念。早在《诗经》中就出现过这个词:“民劳亦止,汔可小康”。意思是,老百姓有劳有逸,日子就能好过。后来儒家则把小康描述为比“大同”低一级的社会。大同社会是“天下为公,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小康社会则是“天下为家,人皆亲其亲,子其子,货力为己”,各个家庭都能维持中等生活水平的经济状况。对历朝历代广大农民来说,“大同”只是美好而无法实现的梦想,大富大贵可望不可及,只有过上殷实小康的日子,才是他们现实可行的奋斗目标。因此,“小康”在广大干部群众中比较有吸引力。20世纪70年代末,邓小平古为今用,从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出发,赋予“小康”以新的时代内涵。他认为,我们中国当时搞的社会主义,依经济发展状况来看,还是不合格的社会主义,因此所谓到20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人均国民收入也不过是达到800美元到1000美元,是低于西方发达国家水平的“中国式的现代化”。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把这种“中国式的现代化”称为“小康之家”、“小康的国家”。到了1984年3月21日,他在会见另一位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时,又把这种“中国式的现代化”称为“小康社会”。显然,邓小平所说的“小康社会”主要还是从经济指标来衡量。党的十六大报告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的小康思想,不仅明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战略目标,而且对我们现在所进入的小康社会同我们在今后二十年要建成的较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作了区别,并对较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作了全新的论述,还从政治、经济、文化、国防、党的建设等方面论述了如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报告明确指出,我们刚刚进入的小康社会,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社会。所以说是低水平的小康社会,至少从经济指标上看是这样。按世界通行的标准,人均400美元以下为贫困;400美元至800美元为温饱;800美元至4000美元为中等生活水平,即小康;人均4000美元以上为富裕。显然,我们国家人均收入刚刚达到800多美元,只能算作低水平的小康社会。所以说是不全面的小康,是因为我们所追求的小康社会,有多项指标。除经济外,还有政治、文化、法治、教育、卫生、医疗、保健、生态环境等指标,而这些指标我们没有全面达到。所以说发展不平衡,是因为我们目前的小康社会不论用什么指标来衡量,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地区差别都比较大。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这个较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总的特征是六个“更加”,即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样看来,十六大报告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提法,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小康思想。 其二,标题中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之后写上了“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则使我们清楚地意识到,我们所要建设的“小康社会”不是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的小康,而是社会主义的小康,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发展阶段;全面建设好这个小康社会,就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新阶段。这样的标题,既有现实奋斗目标,又有未来发展方向,既符合群众利益,又关注长远发展,从而把党的较低纲领与较高纲领很好地统一起来。 十六大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这个主题从总体上指明了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应该高举什么旗帜、遵循什么思想路线、确定什么战略目标、沿着什么道路前进、保持什么精神状态,指明了怎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怎样开创中国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回答了新世纪我们党举什么旗的问题,指出新的世纪,我们必须遵循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这两个根本性问题;回答如何保持党的先进性,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推进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维护和实现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回答了我们党遵循什么思想路线。一是说,我们党的理论和工作具有连续性、继承性、稳定性,以往行之有效的正确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和好的作风、好的传统,都要坚定不移地继承和坚持;二是说,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还要坚定不移地创新和发展,不能因循守旧,不能僵化保守,不能裹足不前,而要跟上时代步伐,反映时代精神,适应时代要求;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要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既要发扬革命传统,又要创造新鲜经验。要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取得新进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回答了新世纪我们党确定什么战略目标。这个战略目标是中国式的,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可望可及的。这个战略目标是较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国内生产总值再翻两番,人均达到3000美元左右,而不是人均只有800多美元的低水平的小康社会;是全面发展的,而不是单一经济指标、片面发展的小康社会;是发展平衡的小康社会,而不是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地区差别继续扩大的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不仅回答了沿着什么道路前进,而且回答了应该保持什么精神状态。指出了我们应该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前进,要保持“加快”和“奋斗”的精神状态。全面建设这样的小康社会,目标宏伟,任务艰巨,要有“加快推进”的意识,要有不懈“奋斗”的精神。就是说,要有只争朝夕、紧跟时代步伐的紧迫感;要有时不我待、昂扬奋进的精神状态。总的看来,这样的主题,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思路清晰,切合实际,凝聚人心,鼓舞士气,十六大报告通篇都是围绕这个主题展开的,深为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理解、赞成、拥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