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知识

东吴大帝孙权,晚年为何被称作“渣权”?

东吴大帝孙权,晚年为何被称作“渣权”?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孙权,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人,三国时代东吴的建立者。

孙权的父亲孙坚和兄长孙策,在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中打下了江东基业。建安五年(200年),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之掌事,成为一方诸侯。

东吴大帝孙权,晚年为何被称作“渣权”?

建安十三年(208年),孙权与刘备建立孙刘联盟,并于赤壁之战中击败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孙权派吕蒙成功袭取刘备的荆州,使其领土面积大大增加。

黄武元年(222年),孙权被魏文帝曹丕册封为吴王,建立吴国。

东吴大帝孙权,晚年为何被称作“渣权”?

黄龙元年(229年),孙权正式称帝。孙权称帝后,设置农官,实行屯田,设置郡县,并继续剿抚山越,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在此基础上,他又多次派人出海。黄龙二年(230年),孙权派卫温、诸葛直到达夷州。

太元元年(252年),孙权病逝,享年七十一岁。他在位二十四年,是三国时代统治者中统治时间最长、也是最长寿的君王。

曹操评其为:生子当如孙仲谋。

《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对其评价为:孙权屈身忍辱,任才尚计,有勾践之奇,英人之杰矣。故能自擅江表,成鼎峙之业。

东吴大帝孙权,晚年为何被称作“渣权”?

由此可见,孙权的确是三国时期的一代英主,可谓好生了得。然而,晚年的孙权早已不是英主,而是典型的暴君甚至是昏君了。那么,孙权的晚年究竟做了哪些错事呢?人们又为何称其为“渣权”?

其实,纵观孙权一生,他的人品特别到了晚期,简直是渣到了顶点。以下是孙权晚年昏聩的具体案例:

1.逼死陆逊。

东吴大帝孙权,晚年为何被称作“渣权”?

2.赶走张昭。

3.频繁易储。

4.放纵党争。

由于篇幅有限,小编就不对上述四个案例一一展开了,就重点说一下第三点和第四点。晚年的孙权,在继承人问题上反复无常,引致群下党争,朝局不稳。

东吴大帝孙权,晚年为何被称作“渣权”?

早在黄龙元年(公元229年),孙权刚一称帝,便立长子孙登为皇太子。然而,赤乌四年(公元241年),孙登便去世,年仅三十三岁,可谓英年早逝。

在长子孙登逝世后,孙权的三子孙和被立为太子。自赤乌五年(242年)起,孙和及鲁王孙霸之间因储君问题产生了极大矛盾。朝中大臣亦分为两派分别支持太子和鲁王。其中,陆逊、顾谭、吾粲、朱据、诸葛恪等都支持太子,而步骘、吕岱、全琮、吕据和孙弘等都支持鲁王。

于是乎,赤乌十三年(公元250年),孙权废孙和,赐死孙霸,并于同年十一月改立七子孙亮为太子。

东吴大帝孙权,晚年为何被称作“渣权”?

晚年时期的孙权,竟对两个儿子一废一杀,可见其心之恨。更为严重的是,孙权的这一做法,为日后东吴皇位的交替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历史已经证明:九岁继位的孙亮后来并没有稳固孙权传给他的皇位,在16岁的年纪就被害致死,凶手据说为孙权的六子孙休。

因此,从这个角度看,晚年的孙权确实是反复无常,刻薄猜忌,极其昏聩。于是乎,“渣权”的称号也就顺理成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