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知识

万壑千屻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谁的诗?

万壑千屻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谁的诗?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这是由唐代香严闲禅师和李忱(唐宣宗)联合创作的《瀑布联句》,全诗原文如下: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白话文意思是瀑布是山上的涓涓细流经过千岩万壑的考验后不辞劳苦,远看就知道它的源头是从高山上来,瀑布注成溪流,可溪流怎能留住它,溪流又汇成江河,江河入海,掀起波涛。

万壑千屻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谁的诗?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香严闲禅师,是唐代香严寺的一位高僧,李忱(公元810-859)就是唐宣宗。唐宣宗曾经隐居山林为僧。有一次他和闲禅师同行,禅师说自己有一首咏瀑布的句子,但续不下去。宣宗愿为他续成。于是禅师说出前两句,宣宗续出后两句,合成了一首气势磅礴、富于激情的千古名诗。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描绘了冲决一切、气势磅礴的瀑布的艺术形象,首句是写瀑布的源,山上的涓涓细流经过千岩万壑的考验后,终于汇聚成巨大的溪流,从高崖上跌泻而下,变成瀑布。

第二句表现瀑布的高远气势。观瀑布从远处才能看见气象的高处。这两句写瀑布的形成用了拟人的手法,泉水流过千岩万壑时用了“不辞劳”,赋予瀑布经过锤炼,不怕艰难、一往无前才能形成的顽强性格。

瀑布之水倾泻而下,在溪涧中奔涌不止,冲开一切阻挡,自然是留不住的。经过第三句的回旋,末句形成了巨大的气势,最终将奔向大海,万流归海,共同形成巨大的波涛。“作波涛”三字也极形象,瀑布的性格至此塑造得十分完整。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瀑布联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