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知识

生 死 契 阔和 与 子 成 说 是什么意思?

生 死 契 阔和 与 子 成 说 是什么意思?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契阔即聚散、离合,成说即约定、成议、盟约,意为无论生死离合我们都要在一起,这是我们当初早已说好的约定。出自《国风·邶风·击鼓》,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典型的战争诗。

虽然古文中“说”字经常通假成“悦”,可此处例外。(从古至今《诗经》翻译著作一般多用此释义,较为通用。另有,成说(yuè),同“诚悦”,从内心相爱悦。与子成说,和你相亲相爱。此释义在少数《诗经》翻译著作中亦存在,较为罕见。)

生 死 契 阔和 与 子 成 说 是什么意思?

创作背景

关于这首诗的背景有几种不同说法。一种是鲁隐公四年(公元前719年),卫国公子州吁(前人亦称“卫州吁”)联合宋、陈、蔡三国伐郑。此说由《毛诗序》首倡:“《击鼓》怨州吁也。”“卫州吁用兵暴乱,使公孙文仲将而平陈与宋,国人怨其勇而无礼也。”郑笺以《左传·隐公四年》州吁伐郑之事实之。

鲁隐公四年(公元前719年)夏,卫联合陈、宋、蔡共同伐郑。许政伯认为是指同年秋,卫国再度伐郑,抢了郑国的庄稼。这两次战争间有兵士在陈、宋戍守(《诗探》)。

另一种是清代姚际恒《诗经通论》提出“鲁宣公十二年(公元前597年),卫穆公兵救陈”说:“此乃卫穆公北清北之盟,求陈为宋所伐,平陈、宋之难,数兴军旅,其下怨之而作此诗也。”

姚际恒以为《毛诗序》所说“与经不合者六”,此实乃《春秋·宣公十二年》“宋师伐陈,卫人救陈”而被晋所伐之事。清代学者方玉润《诗经原始》认为是“戍卒思归不得之诗也”。

今人多以为姚说较为合理。不管是哪种背景,可以肯定的是:此诗反映了一个久戍不归的征夫的怨恨和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