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庸城堡的历史背景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历史背景一
西庸古堡扼守着阿尔卑斯山的咽喉要道,地理位置十分重要,长期以来受到各方觊觎,占据了西庸古堡就相当于控制了整个地区。
古堡首次见诸于史籍是在1150年前后。当时是萨瓦家族占据着这处要塞。在15世纪占据商贝利之前,历代萨瓦伯爵从未真正拥有过城市,他们往来于各地,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也有自己贵族味十足的文化,居住于不同的城堡中,他们从一个城堡辗转到另一座城堡,治理那些直接管辖的日常事务和地方事务。萨瓦家族的三位大人物将在西庸古堡那些石头上留下自己不可磨灭的印记。
萨瓦家族托马斯一世下令扩建古堡,他于1214年建了一座小村落,从字面上来看,是西庸古堡新城的意思。13世纪中叶,古堡在萨瓦家族毗艾尔二世的经营下,经历了其建筑史上的黄金时代,他将瑞士西南部一带的土地集中在了一起,创建了沃国,即今天的沃洲。15世纪,阿梅代八世对城堡实施了一系列大工程,其领地也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这位强势伯爵被封为公爵,随后成为一代教皇,人称菲力克斯五世。
进入十六世纪,在接二连三的战争中,实力遭到削弱的萨瓦家族也无暇顾及西庸城堡了。1536年伯尔尼人夺取了沃洲。将城堡变成了军火库和监狱,他们装饰了城堡中的某些房间,如棋牌室。伯尔尼执行官汉斯威廉逢·幕尼仑开始了古堡的粉饰工程。1798年,沃洲起义爆发。从1803年开始,在洲考古学家阿尔特·那艾夫的努力下,其历史遗迹地位得以确立。1935年古堡被翻新,从那时起,西庸古堡在公众心目中有了新的形象,今天西庸古堡是瑞士最受青睐的名胜古迹,为上一座仍在续写的古堡。
历史背景二
随着时间的变迁,西庸古堡成为一座无比雄伟的要塞。发生在此一次最著名的军事行动就是1536年伯尔尼人攻城。1536年初,伯尔尼共和国向萨瓦公爵宣战,西庸古堡在重重围困中仍然抵抗了三个星期,可见一座堡垒要塞即使守军人数不多,其战斗力通常也会在一支军队之上,据估计,伯尔尼一方有6人战死。
3月29日,围城军队试图发起一场进攻。安东尼德伯费尔被迫投降,他提议下午投降。下午伯尔尼人进入城堡,守军却已不知去向。指挥官安东尼德伯费尔带着一帮手下从湖上逃走了,也就是3月29日当天,在击碎城堡上的锁链后,伯尔尼人释放了一些在押囚犯,伯尼洼尔就在其中,之后他因拜伦的诗歌而声名远扬。
当我们从此经过时,特别是从湖上和高速公路上远眺它时,就会马上明白西庸古堡的重要性,这是湖与山之间的必经之路,此通道本身位于跨国干线上,也就是阿尔卑斯山主干线及大圣卑尔那公路(或辛普龙公路),可以经由乳拉山口通往瑞士高原或法国的费朗什·恐太地区。
西庸古堡是一座极具代表性的中世纪防御要塞,靠山一面的窄长开口,主要是为了使用各种投掷物来击退来范之敌,城墙或塔楼上的孔眼有助于守方进行有效防御,阻止攻方进攻,城墙上的箭垛、枪眼、炮口和雉堞层出不穷。
城堡主塔做最后的屏障之用,他位于整个建筑的中心部位,被认为是不可攻陷的,城堡内的守军必需时刻保持警惕,他们轮班值守,监视周围地区和湖面的情况。平时,士兵们凭长矛和投掷武器进行操练。作战时,通常会使用戟,在对伯尔尼人战斗失利后,西庸城堡丧失了扼守阿尔卑斯山要道的重要地位。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这儿修建了一个军事工程,就隐蔽在古堡对面森林的岩石中。古堡见证了几个世纪中在此地发生的几个重大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