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是怎么提出来的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科学发展观,是借鉴国外发展经验提出来的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胡锦涛指出:“科学发展观,凝结着我们几代共产党人带领人民群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心血,也反映了多年来世界各国发展的经验教训。”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不仅总结了我国发展实践,还借鉴了国外发展经验,反映了当代世界最新的发展理念。 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顺应时代的变化,始终把科学判断和全面把握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正确应对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以及科技进步的发展趋势、在日益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牢牢掌握我国发展的主动权作为一个重大课题予以高度重视并认真解决 。在实践中,这一代领导人,对国外发展经验的借鉴,尽显海纳百川、博采众长的宽广眼界和胸襟。包括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党的建设等等许多方面,都强调要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借鉴和吸收国外有益经验和做法。其中,对科学发展观来说,对国外发展经验的借鉴,值得关注的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在我国人均突破一千美元,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一个关键的发展阶段之后,如何通过对国外相关发展经验的借鉴,进一步加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问题。 2004年5月,胡锦涛在江苏考察时指出:“去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一千美元,跨上了一个重要台阶。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历程表明,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一千美元之后,经济社会就进入了一个关键的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既有因为举措得当从而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平稳进步的成功经验,也有因为应对失误从而导致经济徘徊不前和社会长期动荡的失败教训。” 类似的意思,胡锦涛在这一时期反复说过多次 。为什么在实现“三步走”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之后,胡锦涛反倒充满忧患意识地一再强调这个问题呢?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许多国家的发展进程表明,在这个既有着巨大发展潜力和动力、又充满各种困难和挑战的关键时期,因为选择和应对的不同,可能导致完全不同的两种前途、两种结果。 “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 进入这一阶段后,别的国家在发展中曾经出现的一些问题和矛盾,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当中也不同程度、不同方式地开始出现。特别是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诸如发展不平衡、部分群众生活困难、收入分配差距拉大、消极腐败现象滋长等等一些深层次矛盾开始逐步显现出来,尤其是由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开始逐渐增多起来。“一段时间以来,由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在这方面,一些拉美国家在经历迅速发展的阶段后出现经济停滞不前,并进而影响政局和社会稳定的经验教训,特别是世纪之初刚刚爆发的阿根廷危机,更是给予我们不少深刻启示。如何借鉴有关国家发展的经验和教训,无疑是这一阶段促使我们进一步思考如何更好协调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是如何通过借鉴国外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经验,进一步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问题。 “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人类受到大自然报复后对传统发展模式反思的结果。自工业化、特别是二战以来,世界经济在取得巨大发展的同时,也付出了资源过度开发和生态环境严重恶化的高昂代价。实现可持续发展,越来越成为各国的共识,越来越成为各国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选择,也越来越成为我国发展的内在要求。 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从1978年到200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9.8%,是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长率的3倍多。但同时,也付出了消耗资源和增加污染的较大代价,在某些方面已经超出我们的承受能力。特别是进入新世纪新阶段,随着我国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和资源消耗不断增加,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越来越尖锐突出,如不尽快改变,不仅现在难以承受,而且工业化、现代化的目标最终也将难以实现。 顺应世界发展潮流,十六大以后,在可持续发展方面,我们无论是认识上还是实践上,都上了一个大的台阶。一是,明确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在十六大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十七大进一步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新要求。这是我们党在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深刻认识的基础上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作为十七大报告的一个亮点,生态文明的提出,连同此前提出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越来越清晰、内涵也越来越丰富。二是,明确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这实际上是把可持续发展上升至对全局有指导意义的地位。胡锦涛在2004年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座谈会上,开宗明义地提出“要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对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的重要指导意义”。并首次对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述,明确指出:“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这就为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解决,指明了正确方向。三是,进一步找到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着力点和根本途径。在2005年的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座谈会上,胡锦涛同样开宗明义地指出:“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缓解人口资源环境压力的根本途径。” 强调“我们要缓解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快调整不合理的经济结构,彻底转变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使经济增长建立在提高人口素质、高效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注重质量效益的基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