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的含意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诚信是中华文化中的基本道德观念之一。从晚商、西周到春秋战国以来,诚信作为基本的行为准则为社会各界所推崇。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把诚信看作人生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以后的儒家学派,同样坚持把诚信作为做人的根本道德,孟子曰“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意思是:诚信是自然的规律;追求诚信是做人的道理。作为一种社会道德伦理准则,诚信在我国多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激发与保持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诚信主要包含五个方面的内容:第一,诚实无欺,即人与人相处时应当坦诚相待,言行一致。第二,信守诺言,即对别人许下的诺言一定要兑现。第三,信任和信从,即在与人的交往中,一定要信任他,并服膺他的真知卓见。第四,执著与志向,即对某种理想的价值要有执著的追求和持有。第五,信的天理根据是诚,即诚是天理的根本道德属性,因而也是人伦道德的本源。 传统诚信体现了中国传统的诚实守信的伦理道德观,其内涵可概括为:诚信是立身处世的规范,是治政牧民的圭臬,是修身养性的信条,是相互交往的准则,是维护社会等级秩序的纲纪。可见,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诚信,主要是指诚实守信的封建伦理道德观,基本上属于人生道德和政治伦理的范畴。 现代诚信则是在对传统诚信理念批判地加以继承的基础上,又吸纳了公平、正义、独立、发展等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中的文化元素,从而形成了适合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代道德操守和价值取向,成为约束和规范现代社会经济秩序的又一强大的精神力量。一般来说,现代社会中的诚信,既包含契约经济的经济学含义,又包含并侧重于伦理道德的社会学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