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新谋的人物生平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吴新谋,1910年4月14日出生于江苏省江阴县陆家桥镇。祖父吴应箕,附贡生出身。父亲吴达时,是江阴县礼延高小(现江阴县县立初级中学)历史教员,执教十余年,教泽广被,在师生中颇有威信;后因患肺结核,竟被无情的校长辞退,并于1923年不幸早逝。3个月后,吴新谋的母亲刘文秀亦卒于肺疾,留下年仅13岁的吴新谋,孤苦无靠,由舅家收养。吴新谋自幼勤奋好学,14岁考上江苏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即今无锡师范学校),班主任就是后来名声斐然的钱穆。吴新谋的父亲生前虽为历史教员,但对数学也颇爱好,有一本日文算术书,常令他手不释卷。大概是由于父亲早期的影响,吴新谋对数学也产生了浓厚兴趣,在校数学成绩名列前茅,并于1928年考入中央大学算学系,受业于何鲁先生。何鲁早年留学法国,回国后致力数学教育,他的数学课程给吴新谋留下了终身难忘的印象。1932年冬,吴新谋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在父亲任过职的江阴县立中学教数学。1934年,由何鲁介绍到清华大学任助教,同时在熊庆来先生指点下研习微分方程论。1937年以递补第一名考取中法教育基金委员会首届公费留学生,同年8月赴法。同船旅欧的有钱三强(吴新谋与钱三强日后建立并保持了长期的友谊)和高铭凯(后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抵达巴黎后,与先期到法的庄圻泰等会晤并住进巴黎大学城希腊馆,不久见到J.阿达马(Hadamard)。阿达马当时已是蜚声国际的数学大师,在泛函分析、解析数论、函数论及微分方程论等方面卓有贡献。1936年阿达马曾访问中国并在清华大学讲授偏微分方程。吴新谋不仅听过他的课,当时还担任了讲演记录。在阿达马介绍下,吴新谋先入巴黎大学从师H.维拉(Villat)教授研究粘性流体力学,1939年起转随阿达马本人从事偏微分方程研究。当时正值欧战爆发,1940年夏希特勒军队入侵法国,巴黎沦陷,吴新谋和其他一些中国学生流亡到南方城市吐鲁斯,阿达马亦避难于此。阿达马鼓励吴新谋继续坚持偏微分方程研究,并具体建议他注意超双曲型方程的最新结果。吴新谋遵循老师指点的方向,研究工作取得顺利进展。大约同时,吴新谋提议将阿达马在清华大学的讲义扩充修订,整理成书。阿达马欣然同意,他请吴新谋负责实际加工,并给予了许多指导。
侨居法国期间,吴新谋在开展数学研究的同时,积极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爱国运动。早在1939年,他就担任中国共产党旅法支部主办的进步刊物《祖国抗日情报》的编辑。战争年代,中国留法学生处境艰难,物质生活困苦,许多人常在贫民食堂用餐,或靠配给的少量烟、酒换些面包糊口。尽管如此,吴新谋仍多方设法支援中国共产党旅法支部的革命活动。1945年吴新谋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旅法支部委员和旅法侨联秘书长等职,先后在邓发、刘宁一同志领导下开展党的工作,认真完成了党组织交托的各项任务。
1945年8月,随着反法西斯战争的全面胜利,吴新谋回到巴黎。1947年,他由阿达马推荐到法国科学研究中心任附属研究员。1949年,吴新谋以欣喜的心情迎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并于1951年毅然携全家回到阔别已久的祖国,满腔热情地投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数学事业。回国后,吴新谋在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任研究员。1953年,他领导组建了数学所微分方程组。1956年,该组扩大为包括常微分方程和偏微分方程两大领域的微分方程研究室。在此后长达四分之一世纪的时间里,吴新谋一直是这个研究室的主任,并曾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党的领导小组成员。
吴新谋早年从事流体力学的研究,集中于粘性流体运动的稳定性问题。他1938年在法国科学院发表论文《SurunthéorèmedelordRayleigh》(论瑞利(Rayleigh)定理),在仅有速度的初始分布函数二阶导数的连续性条件下推广了与完全流体周期运动方程组有关的著名的瑞利定理。该结果对于克服经典流体运动稳定性理论中普遍使用的小运动方法所面临的困难具有重要意义。
从40年代起,偏微分方程论便成为吴新谋长期探索的主要领域。他首先研究的是波动方程时向平面上柯西(Cauchy)问题(多个实变数函数的解析延拓)的不适定性。阿达马曾得到波动方程时向平面上柯西问题有解的一组(3个)必要条件。吴新谋利用H.A.施瓦兹(Schwarz)定理证明了其中一个条件依赖于其余两个。这一结果被阿达马在1948年纪念R.库朗(Courant)60诞辰文集中加以引用,并据以指出:多个实变数函数的解析延拓是新型的问题,延拓区域的形状不再任意。
50年代,吴新谋的兴趣集中在混合型偏微分方程理论。首创的“零积分”方法(后演变为一般文献中所称的abcPQR方法),受到了K.O.弗里德里希斯(Friedrichs)等著名学者的重视和引用,该文并曾被美国库朗研究所用作研究生的指定阅读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