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生活百科

收入差距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收入差距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收入差距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现在中国国民收入差距加大,处于底层的劳动者很辛苦,年初一位农民工提到回家过个年就化掉一家三口半年积蓄等等。这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加剧了经济结构的不平衡。中国居民收入差距有所扩大的现象,最突出地表现在不同地区之间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从全国来说,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居民收入的差距有所扩大。在一个省内不同地区的居民收入差距也有明显扩大的趋势。地区差距扩大的根本原因在于经济发展速度的差异。中国地区差异的扩大,是在各地区高速增长的过程中发生的,是前进中的问题。当然我们不能因为是前进过程中的问题而掉以轻心。中央多年来已采取了有力措施,推动了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缩小贫富差距,实现社会公平是今年“两会”上最热门话题之一。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的收入普遍提高,生活有了很大改善,但与此同时收入差距也在逐渐拉大甚至悬殊,成为困扰我国改革和发展的一大社会难题,并直接影响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如果说贫富差距扩大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一道绕不过的坎的话,那么有效遏制不合理贫富差距,合理兼顾效率与公平,更好地统筹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和利益要求,则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解决的问题。政府在努力解决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的过程中投入了很大的决心。我国目前的收入分配状况已经从改革开放前过于平均转变为差距过大,并且存在许多分配不公的现象。这些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劳动力价格双轨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相同岗位以及素质相近的劳动者,在同一区域无论在什么企业工作,其收入水平理应差不多。但现实并非如此。这种现象实质就是劳动力价格的双轨制,即市场化与非市场化两种劳动力价格。物价双轨制在市场经济中的不公平性是显而易见的。同样,劳动力价格的双轨制对于不同轨的劳动者来说,也明显是不公平的。二是国有垄断行业收入明显偏高。行业之间存在一定的收入差距是一种正常现象,但问题是国有垄断性行业始终维持着大大高于竞争性行业的收入水平,这就有失公平了。这既可能是制度安排不合理,也可能是制度执行上存在问题。三是农民工收入偏低。我国长期存在城乡与工农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近十年来,无论是人均GDP还是城乡人民的生活水平都有大幅度的提高,唯独农民工工资升幅不明显。这种状况已导致目前使用农民工较多的企业明显感到了招工难。那么如何才能缩小收入差距呢?个人感觉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完善:建设和谐社会,扩大中收入者比重必须努力做到:首先,要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发展是硬道理”,只有发展才能把蛋糕做大,必须抓住一切机遇加快发展,这是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宏观保证。其次,要进一步完善保护私有财产的法律制度。“人无恒产则无恒心”。私人合法财产得到法律的切实保护,将为广大人民大胆创造财富、增加收入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从而使更多的人成为中等收入者。第三,要将增加农民收入放在突出位置。在农村人口占我国人口大多数的现阶段,要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关键是要使农民收入普遍增加。第四,要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就业乃民生之本,也是增加居民收入的重要途径,政府要努力为多数人提供获得较高收入的均等机会。第五,努力保障每一个社会成员受教育的权利。保障每一个社会成员受教育的权利就是为他们提供平等、公正的机会,让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有能力去参与经济发展、参与社会发展,让每一个人都有机会成为中等收入者。第六,要理顺分配关系。初次分配要注重效率,再分配要注重公平。要保护合法收入,打击非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扶持弱势群体。最后,要在全社会提倡节约,减少浪费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实际上是二元经济结构的反映。农民从事的产业是传统农业,传统农业的劳动生产率比较低,很多情况下是只能“维持生计”。农民收入低是传统农业的产物。城镇居民从事的产业,就是现代制造业、信息业和服务业。现代产业的劳动生产率高,职工能够得到较高的工资收入。所以,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二元经济结构的产物。正确的政策思路有两条:一是把传统产业改造成为现代产业,从而从根本上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二是将传统产业中大量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的现代产业中去,从而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现在的问题是,传统农业改造成为现代产业的速度不理想,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也遇到了一些困难。中央已经发现了这些问题,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取消农业税等一系列有力措施,已经对从根本上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第三个表现是,在城镇居民中先富裕起来的群体与贫困群体的收入差距有所扩大;农民中先富裕起来的群体与贫困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有所扩大。这是最为人们关注的收入差距扩大的现象。先富群体与贫困群体之间收入差距扩大原因有多种,第一,占有资产等要素多少不同,而且随着市场经济的发育,资产等要素带来的非劳动收入可能还会有所增加,这就使可以取得非劳动收入的群体与贫困群体收入差距出现继续扩大的趋势。第二,人力资本投资多少不同。人力资本投资的差别表现为工资收入的差别是世界各国普遍出现的一个经济社会现象。随着劳动力市场的发育,人力资本投资差距造成的收入差别越来越明显。这种差别表现在能不能找到工作以及工资收入多少。第三,体制等原因造成的收入差距。目前的就业体制、社保体制等不尽合理,有可能造成某些群体的收入高一些,某些群体的收入低一些。由此得出结论,收入差别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经济发展问题,而不是市场取向的改革思路。最突出问题不是收入的不公平,而是机会的不平等,在机会平等中改善公平,关键在于两个方面:一是有效的市场机制,二是合理的政策机制。在机会平等中改善公平,关键在于两个方面:一是有效的市场机制,二是合理的政策机制。现在的收入分配不公首先是市场平台的不公,远没有形成统一开放、有序竞争的市场格局。如目前的要素市场没有市场化,距离统一、开放、竞争、有序这四个要求差距很大。劳动力市场依然受到城乡二元体制的阻隔、土地市场受到产权模糊的约束、资金市场受到若干歧视政策的影响。即使是市场机制运行良好,它所带来的收入分配格局也不能说是正确、合理、公平或合乎道德的。市场竞争机制本身有加剧贫富差距的特性。因此,政府有责任通过政策机制对过大的收入差距进行补救,如对弱者的援助、对垄断的遏制、对收入的调节等,从而改善公平。机会平等核心是保证受教育机会、就业机会和起点公平推进机会平等,要在制度上保障人民平等竞争的权利,核心是保证受教育机会、就业机会、社会保障方面的起点公平。每个人的能力不等、贡献不同。之所以贡献不同,基本问题是他们所受的教育不同。社会成员受教育程度的高低与其收入的多少成正比例关系,受教育机会的不均衡导致了收入的巨大差距。柬埔寨、尼泊尔、越南这些人均GDP是中国1/3的国家,都在教育上完全免费了,中国现在完全有能力让农村的义务教育免费,同时对农民工和城市失业人员进行培训和职业教育。中国目前有近8亿农民,占总人口的60%以上,但农业在经济总量中所占的比重却不到15%。据估计,目前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多达3亿—4亿。如果一大堆人挤在一小块土地上的情况不改变,那中国的农民怎么也不会富起来。因此,必须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进程,并使他们享有平等的就业机会。社会保障体系十分不足。覆盖劳动者的养老保险只有20%,医疗与失业保险的覆盖率不到20%。良好的社会保障体系不仅有利于起点公平,也是市场竞争的社会安全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