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生活百科

胆战心惊的“战”是什么意思

胆战心惊的“战”是什么意思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胆战心惊的“战”是什么意思

颤抖,发抖。胆战心惊,成语,形容非常害怕。出自元·郑光祖《刍梅香》第三折:“见他时胆战心惊,把似你无人处休眠思梦想。”  成语   胆战心惊 ( dǎn zhàn xīn jīng )   解释   发抖,哆嗦。形容非常害怕。   出处   元·郑光祖《刍梅香》第三折:“见他时胆战心惊,把似你无人处休眠思梦想。”   元·无名氏《碧桃花》第三折:“不由我不心惊胆战,索陪着笑脸儿褪后趋前。”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状语;形容十分害怕   示例   欧阳山《苦斗》:看见这种光怪陆离的政治局面,上海人不能不头晕目眩,胆战心惊。   碧野《富春江畔·冰壶与双龙》:“我们沿着洞壁往下走,手扶栏杆,探步石级,胆战心惊。   近义词   胆颤心惊、面无人色、惊慌失措、手足无措、如坐针毡、张皇失措、心慌意乱、惊心动魄   反义词   镇定自若、满不在乎、从容不迫、处之泰然、不动声色、视若等闲、坦然处置   歇后语   鸡遇黄鼠狼——胆战心惊   踩高跷上高墙——胆战心惊   医学科学解释   人的胆不仅主决断,它还与心主神志密切相关。《素向·灵兰秘典论》说:“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因此,人的精神活动虽由心主管,但其他脏腑也参与,不同的脏腑所起的作用有所不同。心对精神活动起主宰作用,而胆起决断作用。又谋虑出于肝,决断出于胆。故胆决才能肝谋,正如《类经·藏象类》所说:“胆附于肝,相为表里,肝气虽强,非胆不断,肝胆相济,勇敢乃成。”因此,胆气壮实,决断无差,使人行为果敢而正确。胆气虚馁,则虽善谋虑,而不能决断,事终难成。   胆气通于心,不仅是心与胆均“盛精汁三合”(《难经·四十二难》),胆的经脉“上肝,贯心”(《灵枢·经别》),而主要是在神志上的主辅配合关系。心藏神,神之主在心;胆主决断,某些神志活动又决于胆。在神志方面,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为用。在医学临床上,如果胆病,胆气就会上扰心神而出现心悸不宁,惊恐畏惧,嗜睡或不眠等症。如《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说:“胆病者,善太息,口苦,呕宿汁,心下澹澹,恐人将捕之。” 所以,临证时,心病怔忡,可从胆治;胆病战栗、癫狂,尤当治心。因此,在外到外界惊吓等刺激时,胆弱者必引起胆汁失调,导致心惊颤栗,再通过神经细胞传到大脑,由大脑又通到全身。这时不仅心惊,还会全身发抖,出现慌张害怕之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