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伟的人物评价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他是中国动漫的远年辉煌
上个月,“蜡笔小新之父”臼井仪人坠崖身亡,引起了“70后”、“80后”几代青年的广泛追思。有人说,怀念他是因为他的卓越贡献和天才创意。有人说,怀念他是藉此怀念逝去的美好童年。
动画片与电影一样,都诞生在19世纪末的法国,但法国人的创造性激情似乎并没有带来产业的兴盛,动漫在后继者美国和日本那里都成为庞大的产业。
在东方的中国,动画片要晚了半个多世纪,即便是在这半个多世纪后,中国动漫的起步也极为艰难,因为1950年代的中国,正处于狂热中,几乎说不上任何原创。就在这样的单一环境中,人到中年的上海美术电影厂厂长盛特伟,却创造了奇迹:他把传统的中国水墨画法引用到动画片制作中,拍摄了《小蝌蚪找妈妈》这样优秀的作品。“优秀”并非我自己的观感,而是当时特别是后来国际动漫界对它的评价。
盛特伟的才华,与自己家族有关———著名音乐家盛家伦是他的侄子;更与时代有关,在他成长的青少年时期,广州与上海,都是东方的文化中心,传媒发达,以之为载体的漫画事业也很有水准。1930年代,上海《世界知识》杂志,经常转载英国著名国际时事漫画家大卫?罗的作品,年轻的盛特伟也在这个领域达到了一定的高度,被称为“中国的大卫?罗”,但他不喜欢这样的“头衔”。
从漫画到动漫,从本土到国际,盛特伟92岁的一生也只走完了某一程,所幸的是,他还健在,如今的中国动漫,初具气象,如果能在传统文化上深挖、在技术和市场上同步迈进,大有可为。这样,耋耄老人或可兴叹:“不图今日复见汉官威仪。” 《大闹天宫》的原画组组长、跟随特伟多年的严定宪导演:“动画对于中国而言是一门外来艺术,早期在世界动画领域只有美国模式和苏联模式,明确提出要有中国自己的民族特色,这是很多人不敢想的,但特伟真正举起了一面民族风格的大旗。”
参与《小蝌蚪找妈妈》《牧笛》等创作的上海美影厂资深摄影段孝萱:“特伟是我们尊敬的老厂长,也是手把手指导我的师傅,水墨动画这样的创举,不能在我们这一代失传。”
金复载:“老人主张‘不重复别人,也不重复自己’,他不愿模仿,因此作品中充满了个性、原创性以及独立的艺术思维。这值得今天的中国动画人深思。”
上海美影厂新锐导演施屹:“大家心目中的‘老伯伯’虽然走了,但他的在天之灵将感到安慰,水墨动画不会后继乏人。”